今年以来,和龙市深耕“123”工作法,推动以工代赈走深走实,累计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194万元,实施项目9个,预计带动务工群众667名,发放劳务报酬1100万元,资金规模、项目数量、带动就业人数与劳务报酬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锚定“一”个核心,厚植为民底色。和龙市始终紧扣“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这一根本原则,在项目谋划阶段,深入镇村倾听民声,确保项目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项目设计时,将带动就业增收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坚决杜绝“重建设、轻赈济”倾向,确保每一分投入都化作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压实“双”重责任,凝聚协同合力。在明确由发改部门牵头抓总的基础上,和龙市构建清晰高效的责任链条。压实镇村主体责任,赋予其在项目申报、组织动员、质量安全监督等环节的核心职责,推动其深度参与项目管理全周期,保障项目“接地气、能落地、见实效”。压实行业部门指导责任,协调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严把技术方案可行性、建设标准合规性、预算合理性等专业关口,并在实施阶段提供技术支撑和监管保障,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深化“三”库联动,夯实项目根基。和龙市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民生短板,动态储备前期成熟、可随时落地实施的项目40余个,确保项目“蓄水池”充盈;建立人力资源库,依托基层组织和就业平台,对有务工意愿、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实名登记、动态管理,累计入库超千人,实现“岗”“人”精准对接;建立施工需求库,精准识别务工群众在技术、资质、设备等方面的短板需求。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和龙市以工代赈累计争取资金8609万元,实施项目24个;新建改造农村道路8.22万米,铺设排水排洪沟渠1.12万米,修筑堤防护岸及灌溉渠道1.33万米;项目累计吸纳务工1734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2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