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通化,智慧激荡,产业生辉。第十五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于8月9日至11日在通化成功举办,汇聚顶尖智慧,点燃创新引擎,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精密保障铸就卓越平台。通化市主要领导一线指挥调度,市工信局、通化医药高新区精心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人参产业办公室以及公安、电力、卫健等十多个部门高效协同,构建了坚实的保障体系。从主会场供电安全的“地毯式”排查到交通疏导的精准布控,从院士专家“一对一”全程精细化服务到百人级嘉宾接待的周密安排,全流程、无死角的服务确保了论坛各项议程顺畅、高效进行。市工信局建立专项工作协调机制,通化医药高新区组建服务专班,保障了信息高效流转与嘉宾体验,为这场思想盛宴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沿智慧碰撞产业未来。论坛现场,思想激荡,洞见纷呈。张伯礼院士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医药、人参产业”发表主旨报告,为产业跃升指明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作了产业解读,天津中医药大学院长李正则前瞻性地描绘了《AI驱动的现代中药智能创制与生产智慧监管》的发展蓝图。这些来自学界和产业前沿的真知灼见,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论坛创新采用“1+N”形式,除主论坛外,林下山参标准研讨会凝聚行业共识,院士问诊为企业精准“把脉开方”,《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定稿会梳理历史启迪未来,“院士专家进企业”活动更将高端智慧直接输送到生产一线,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的完整赋能链条。
重磅成果点燃发展引擎。本次论坛不仅是思想的盛宴,更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多项实质性成果落地,意义深远。开幕式上,“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发布,标志着通化人参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价值提升迎来新契机。《“通化人参年度产业发展报告”编撰委托协议》及《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服务中心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则为产业研究深度化与服务体系化搭建了高能平台。
张伯礼院士、陈士林院士率领30多位医药领域顶尖专家深入通化医药企业一线,开展“面对面”问需、“点对点”把脉。专家们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人参产品研发及林下山参品牌建设,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良方”。他们建议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将电子围栏种植、闭环溯源等前沿技术与智能分拣深度融合,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零损耗”高品质产业链条,为“通化人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跃升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论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通化医药健康产业的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活动吸引了众多中省直媒体及重点商业网站的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相关稿件广泛传播,有效地向全国展示了通化医药健康产业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擦亮了“中国医药城”的金字招牌。
论坛虽已落幕,但激荡的智慧与达成的共识正转化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下一步,通化市将紧密围绕论坛成果,深化与院士专家的常态化联络,持续引入高端智力资源;专班跟进论坛期间企业与院士专家达成的合作意向,全力疏通堵点,推动创新项目加速落地转化;系统梳理整合院士专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出的“创新良方”,重点在电子围栏技术应用、智慧溯源体系建设、标准化种植推广等领域加大全域实施力度,坚持林下参与园参并重发展策略,全面驱动医药健康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迈进。
通化,正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在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之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