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5-10-11来源:

人民广场“人民咖啡馆”备受青睐。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讲述吉林300年风雨历程。

当“相约新民 悠游吉林”主题活动火热启幕;当人民广场展露久违的容颜,当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公益讲解的声音响起……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长春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赋予长春崭新生命力的,正是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当历史照进现实,当文化基因逐渐觉醒,一个城市,便有了向新向好的不竭动力。长春,正以“一街一展一广场”为代表的文化自觉,映照文化自信的吉林之美。

讲好吉林故事

从历史深处汲取养分

“长春不一样了。”

国庆中秋长假,面对长春的蜕变,不少市民游客发出这样的感慨。感叹背后,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传承文化薪火、重构文化脉络与精神图景的生动实践。

史不明,则行不远。如何挖掘吉林文脉?如何讲好吉林故事?如何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如何让文化成为催人奋进的力量?长春,在探索中破局、在创新中突破——

让历史建筑“破界叙事”。

7月5日,被誉为“长春近代建筑博物馆”的新民大街焕新开街。通过拆墙透绿,不仅释放4.5公顷绿地、新增13个口袋公园,更让沿线历史建筑纷纷走出“高墙”。

这些伪满时期的历史建筑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建筑至今仍被作为学校、医院、单位使用。如今,历史建筑“破墙而出”,融入城市生活日常,行人路过时即可细赏建筑的独特韵味,游客驻足时便能联想到历史沧桑。这些无言的“历史见证者”,正将长春从苦难到繁荣的变迁,化作可感可触的现实图景,城市发展脉络愈发清晰直观。

让文物史料“溯脉存忆”。

在新民大街开街当天,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同期开馆——以“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为主线,从街区的建筑生态到城市发展,从支援东北建设的精英群体到土生土长的非遗传承人,构建起立体化的城市记忆图谱。一个多月后,吉林省迎来年度文化事件——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开展。展览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9大展区、28个单元、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系统全面展示清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吉林300年的风雨历程。

两大展览各具侧重却一脉相承:作为首次系统梳理地域文化的重要实践,二者共同填补了吉林文化梳理的空白,从不同维度激活文化记忆、唤醒文化认同,更以深刻的历史价值,助力吉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让城市地标“凝心聚魂”。

坐落于长春主干线人民大街上的人民广场,被视为“长春第一落脚点”。广场中央矗立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更被视为长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7月21日,在历经22年封闭管理后,人民广场重新对外开放。

新开放的广场,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到此寻找乡愁记忆,也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合影留念。专程参加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的四川游客代莎就将此地作为“长春旅游第一站”,因为“这里是长春精神的象征,有历史底蕴,有悠悠乡愁。在这里,既能触摸到苦难与奋斗交织的城市历史,也能更好地理解长春今天的发展变化。”

办好文化盛宴

让烟火生活因文而美

新民大街“拆墙透绿”,拆除了历史建筑与市民的隔阂;长春地铁一号线直通人民广场,让文化地标重回市民怀抱。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只需扫码预约,即可游览参观。

然而,仅仅是“走近”生活,还远远不够。唯有让文化融入人间烟火,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如今,在长春人民广场,手持一杯“人民咖啡”,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下合影留念,已经成为很多人“到此一游”的必选项。“回归”后的人民广场,不仅保留了历史面貌,还新增大片绿植、花卉,增设了主题咖啡馆和便民座椅等设施,不仅提升了市民游览的舒适度,更让“红色纪念地”与“日常休闲场”产生共鸣——市民休憩时,能直观感受广场的历史氛围,让文化熏陶融入生活点滴。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处电子地图上,随着清朝国土被侵占的史实一一再现,对应的领土画面便会从葱郁的绿色变为象征凋零的灰色。这样直观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情不自禁发出一声声叹息。假期期间,“杨靖宇支队”战旗成展厅“热门打卡地”,不少游客慕名到此,与战旗合影留念。红色精神与历史记忆在此碰撞交融,展览也跳出对过往的单纯回望,有了直抵当下的现实分量。

假期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再次彰显新民大街作为“长春历史文化核心区”的魅力。花车巡游、国潮巡游、绝活杂技秀、NPC表演、非遗变脸等文化演出,一汽静展区唢呐、车模、快闪、魔术等特色活动,与沿街的“老字号”品牌市集、非遗技艺,将这条全长1445米的街区变成没有围墙的剧场。历史底蕴与鲜活业态深度融合,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文化温度。

在“走进一条街,打开一座城”理念引领下,新民大街还在主题设计与活动时间排布上,与长春节庆活动互为配合。街区活动成为节庆的生动延伸,节庆活动也为街区注入更多人气,共同激活城市文化活力。

8月23日至24日,在第二十届长春电影节举办期间,新民大街重点呈现“光影绘影”长影主题系列活动,设置长影文化展区、文创市集、艺术美陈与打卡景观三大区域。从寓意开机的“Action!”开机打卡点,到象征杀青的“Cut!”人生主角打卡椅,游客漫步街区即可完成以自己为主角的光影之旅。

在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办期间,新民大街又变身航空主题街区——百年航空史主题展,航空科技打卡装置、卫星模型静态展示,无人机集群表演……让市民和游客在感受航空技术魅力的同时,也对长春这座“航空城”的未来充满期待。

区域联动共振

促文旅发展美美与共

文化如同一条流动的河,既承载着往昔岁月与历史根脉,也为城市未来发展铺就前行的脉络。顺着这条文化长河的指引,区域发展的航道愈发开阔。

在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落地为其注入强劲的“历史内核”。街区从“地方特色街” 升级为“吉林近现代史文化窗口”,区域的文化辨识度与吸引力得以提升。

焕新开街的新民大街,不仅与红旗街和桂林路两大特色商圈共同形成长春核心都市街区,更为长春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注入新动能——以新民大街为轴,南北连接起伪满皇宫博物院、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人民广场等众多历史地标,共同构成了城市核心区;向东形成以净月潭、莲花山、神鹿峰等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之旅;向西形成以长影博物馆、54路有轨电车、一汽历史文化街区、航空博览园等为载体的产业文化之旅。加之伊通河55公里滨水绿道与北湖画舫、工业轨迹公园、南溪里文旅小镇等构成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共同绘就长春“一心一带两翼”全域文旅融合发展广阔图景。

当我们把目光从长春投向全省,便有更多惊喜:在文化自觉的感召下,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历史文化坐标,恰似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吉林的黑土沃野与青山碧水间绽放出交相辉映的耀眼光芒:当新民大街街头音乐会流淌出悠扬旋律,长白山脚下的恩都里休闲度假商旅社区的祈福萨满早已伴着鼓点起舞;当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以复原抗联密营场景描摹将士们浴血斗争的峥嵘岁月,集安高句丽遗址已敞开千年城门,吸引全世界探寻历史深处的目光;当长春人民广场的咖啡香气还在晨光里轻轻打转,松花江上的游船已剪开粼粼波光,载着游人将两岸美景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分明看见,深耕高质量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吉林,正以文化地标为柔韧纽带、以联动共振为发展动力,缓缓驶离传统发展航道,向着“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新航程从容前行。

文可化人、文可惠民、文可润城、文可兴业。文化吉林,潜力无限;自信吉林,未来可期。(王丹丹)

返回手机端

Baidu
map